close

這裡到底能不能開店? 應該是所有第一次想開店的朋友最大的問題。在此提供一些想法和經驗,希望可以幫助想開店的朋友一些參考。

 

首先,心態要先調整。開店不可急躁,尤其看到一個點好像很不錯時,更要特別小心。相信我,永遠都會有更好的店面在等妳。理性客觀分析地點的狀況,多方參考打聽,不要一味認定某個心儀的地點之後就不分青紅皂白就一頭栽進去了。當然,運氣也是創業重要成分之一。不過想想台灣創業成功率只有3%的時候,還是得想清楚才下手阿~~

選址很簡單  目標市場在哪裡,就去哪裡   聽到這個通常我自己也是翻白眼。因為這中間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或是光靠肉眼根本看不出來。很多連鎖店做了多少市場評估都常常還是鍛羽而歸就可想而知,選址這件事情肯定沒有絕對的。以下先簡單把地點的加減分項目條列出來。而後才比較詳細分析一些自己思考過的問題。不過總歸來說,選址得當只是第一步,一切還是得回歸服務與產品面喔。有關產品與服務之後有空再聊。

以下這些原則適用於咖啡店。就是有吃有喝的cafe(以咖啡為主,輕食輔助。關於咖啡店的類型分析容後討論),若您選擇的是單純只有咖啡的店,選址則會更嚴苛。下面會稍微解說。

加分項目(持續列舉增加中)

有學生,有學校(大學以上)
有上班族。有辦公大樓、工廠等
有便利商店
有郵局電信局等人潮聚集公家設施
有百貨
有銀行
高密度大型社區/緊鄰密集住宅區
附近好停車
有公車站牌捷運站等交通點
有吸引外來人口能力的商圈(例如當地有博物館或景點會吸引當地以外的人口進入)
其他站牌捷運站等眾所周知的加分項目就不列舉了

中性項目

大量相關行業已進駐(需要進一步判斷,未必是壞事)
車潮大於人潮

扣分項目

扣分應該不用列舉。
一個看起來糟糕的地方通常就會有租金低廉的好處。這就看您自己權衡了。
需要注意的扣分項目反而是更細節的部分。例如:該店面裝潢是否容易?水電線路是否需要大改?惡鄰居?爛房東?這些細節若有興趣再與大家分享

 

咖啡店還是得依附學生還有上班族  <--相較於-->  高密度社區

毫無疑問。咖啡的最主要目標市場就是學生和上班族。而學生則是大學生以上。通常高中以下則歸類在家庭客群。標題這樣下是因為通常除了台北這種高度住商混合的地方有可能在某個區塊裡面同時有充足的上班族與居民之外,其他縣市相對都會是偏重某一塊,商業為主或是居住為主。因此,選址的時候。所在位置附近若有高密度的辦公大樓或是大專院校,絕對是加分項。對於單純只有咖啡的外帶店來說,這兩種族群絕對是不可妥協地必須要有。若你擁有一身準備輕食的好手藝,準備開的店也有相當豐富的輕食甚至簡餐類,這個選址原則可以稍微比較偏向高密度社區為優。但無論如何,根據自己的經驗,上班族密集區依舊是好過高密度住宅區。

這兩點有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有很多人"。對,這是廢話,但是有人的定義很多人會迷失。例如車潮很多,建案很多就誤以為人很多。實際上有車潮很好,但是要先考慮您的點是否顯眼。在快速移動的車上是否可以輕易發現?以及就算容易發現,是否有停車的地方?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足以把車潮轉為人潮。而社區建案多,則要進一步觀察居民的生活作息,以及附近商圈的狀況。下一點就教您判斷區域商圈狀況。

 

附近有銀行、百貨或是連鎖店

當您看上一個位置時,請觀察四周的商圈狀況是否成熟。成熟的商圈有幾個指標。簡單地說,就是有比你還懂市場的人進駐了。早期就有流傳著開咖啡店就跟著星巴克就對了的說法。這是絕對的,大財團不會平白無故進駐一個他不確定的區域。因此只要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跟著這些巨人一起進去這個區域,或許是很不錯的選擇。不過在這邊我主要觀察的還是銀行、百貨以及連鎖店。有銀行代表這邊的商業活動已經到達一定的繁榮程度,所以才會有資金進出的需求,也到達了銀行認為可以進駐的規模。百貨就不用說了,附近有大小型百貨公司,肯定就是人潮聚集的地方。當然,通常有百貨的地段,租金也相對較貴。連鎖店就像是麥當勞、便利商店、連鎖餐飲...等等。這些連鎖店也擁有精密的市場評估團隊,因此也是值得跟隨的好對象。

然而在連鎖店中,也有著互補或競爭的行業。先說互補行業,以咖啡店來說,互補行業當然就是賣吃的店了,日式料理、便當、義大利麵、或是街邊小吃等等都是,這些都是用餐時間會聚集人潮的點,開在這些餐飲店附近當然有加分;相對地,眾多連鎖咖啡品牌或是其他咖啡店當然就是所謂的競爭店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區域內很多同性質行業並不一定是退卻的理由。就像手搖杯飲料店總是會在市場或是夜市附近聚集,這樣的群聚效應反而幫助業務拓展。因此,要評估競爭過度或是可以加入競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觀察。

。計算附近同質店家的人流
咖啡店杯子上都會有標籤,或是開發票。這些標籤上都會有數字,發票上也會有號碼。可以早上開店時去消費,傍晚時再去消費。從標籤或是發票號碼就可以大略知道生意的狀況。同樣的方式也可以用在評估所選位置人流狀況。只要有發票就會透露出來。當然有些店家標籤會刻意隨意跳號或是中午之後歸零從計等等。所以通常計算發票號碼較為準確。

。附近店家是否開開關關
可以問問看附近居民,或是調查候選地點的前幾任店家營運的狀況。若是找不到人問,也可以從google街景上面觀察。通常可以看到這五六年的變化。若這附近店家總是開開關關,尤其是同性質的店家,若經營不穩定,就有可能是因為競爭激烈或是其他原因導致不容易經營。

 

有能力吸引外地人口的商圈最優

若選擇的地點位於有吸引力的商圈,會是很好的加分項目。尤其是可以吸引外地人口的商圈。意思就是除了你附近的固定居民市場之外,該商圈還會因為景點或是有重要設施可以吸引非在地人口進入。例如上面提過的百貨公司、大型賣場、運動中心、公園等等。小一點甚至網紅聚集的名店也會是很好的加分項目。這種會不停有新人口短暫進駐的商圈,我認為是最吸引人進駐的好點。當然,進一步判斷人流是否確實有經過該點也是很重要的。

 

一些其他Q&A (陸續增加中,歡迎討論發問)

 

三角窗一定好嗎?

好!但是通常租金都比較貴。大馬路的三角窗最大的優勢就是顯眼。顯眼這件事情可以大大節省宣傳的費用。基本上只要掛個布條或是立牌就可以輕鬆讓周遭的居民知道目前的活動或是新產品。顯眼這件事情對於沒有品牌加持的特色店家在初期特別有幫助。不過老話一句,後續還是得靠產品與服務來維持人流。

車潮有用嗎?

這件事情上面有說喔。人潮當然是最好的,車潮因為速度快因此店的顯眼度就很重要了。若是正常車速無法輕易看見你的店,或是附近很難停車,這樣車潮的幫助非常有限了。反之,車潮也可以轉換成不錯的人潮。

 

以上原則也有很多例外,例如你的產品有特殊的定位或獨創性,那消費者也會想盡辦法找到你。因此地點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又或是上一代有恩澤,祖產就有一間好店面。那就不用想那麼多了阿。不過若是自己開店賺得不如租出去多的話,就還是不如躺著當房東就好了...所以如果有人總是告訴你,店面是自己的才好,這句話也是很有語病的,頂多可以說是沒有壓力。不過一來沒有壓力是很難創業成功的,二來就算是自己的店面,也還是得把租金算進去才能真實反映店內的生意狀況喔

總結:選址因素很複雜,總歸來說仍然需要從自身優勢以及對自己店有清楚的定位。才能綜合評判選擇的位置是否適合。就像高格調的店,開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場附近不如鬧中取靜開在忙碌大道的周邊巷內。以上也僅止於本人有限的經驗。歡迎各位先進進一步分享討論一下自己的想法。

 

 

arrow
arrow

    TOS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